回首想想今年的2、3月份,尤其是3月份,正在寫標書的大家是不是行為變得有些奇怪呢,是不是經(jīng)常吃飯到一半,扔下餐具直奔電腦,這或許是那個idea出現(xiàn)的瞬間,歷經(jīng)千難萬苦終于踏過了專家審閱和審批。
而現(xiàn)在,7月末臨近8月,正值三伏天,2019國家自然基金資助名單就要在下月中旬公布了,然而。。。國自然基金不是那么好中,”僧多肉少“競爭異常激烈,那么國自然基金都愿意資助什么樣的人呢?
(1)個人所在平臺。這個問題很敏感,申請者所在的單位牌子是否響亮,研究平臺是否高端,對自然基金申請命中率是有影響的。一個自然基金申請文本,來自雙一流院校,尤其是Top10的名校,國家重點學科或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勢必是提高基金命中率的加分項。而一些不知名的地方院校,申請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或者重點基金,其難度陡增。當然,這里面還有個內(nèi)在邏輯問題,往往越是高端單位或平臺,研究者的水平越高、本子寫的越是老道。有時候,平臺到底發(fā)揮多大作用,也不好確鑿地說。
(2)個人師門傳承。據(jù)個人感受,現(xiàn)在自然基金項目,尤其是面上項目,越來越趨向圈子化,師門傳承很重要。自然基金的一個小方向,往往幾個單位研究力量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這里面的著名教授和學者,在圈子里面影響大,往往都有一個大團隊,大團隊里的人才常常會扎堆出現(xiàn)。大團隊競爭出來的佼佼者,眼界開闊、方法先進,選題牢牢把握前沿。他們是導師科學思想的傳播者和實踐者,其本子撰寫質(zhì)量高、研究水平高容易命中基金。申請文本里面標注碩士和博士導師,有時候會有借導師名望之嫌,不知基金委是如何考量這個問題的。
(3)個人教育狀況。也會對評審人判斷帶來一些影響。雖然說是盡量客觀,但多少還會受其影響。清華北大以及國外知名大學畢業(yè)的博士,勢必會對國內(nèi)普通院校畢業(yè)的土博士造成碾壓之勢,尤其是非211和985的博士。當然,這有客觀原因,前者受到教育,得到科研訓練,往往可能會好于后者。評審人看一看申請者碩士博士就讀單位,碩導和博導是誰,基本上就知道申請者學術發(fā)展脈絡、研究傳統(tǒng)和特色,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
(4)個人官職頭銜。面上項目申請過程中,多少還會受到個人職稱高低,官銜高低影響。當然,能有很高位置的人,通常學術水平杠杠的,堅硬的很。職稱、官銜越高,多少成為加分項。副教授申請青年基金,教授研究員或者院長實驗室主任申請面上項目,通常不會吃虧。如果是院長、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領導等,這些行政或者學術頭銜,在申請項目過程中會給自己帶來正面加分。
(5)前期科研項目。如果前期,曾經(jīng)做過幾個自然基金項目,而且做得都還不錯,成果產(chǎn)出卓著。這時候,再申請自然基金就相對容易一些。撰寫申請文本的時候,有了前期工作的鋪墊,也容易開展研究故事的展開。當然,前期主持過幾個面上項目,也是學術能力和科研聲譽的一種表現(xiàn)?,F(xiàn)在,青年基金項目破局容易,只要有幾篇SCI論文,將文本寫清楚,基本上都可以申請成功,差別就是一年就中,還是兩三年中。難度在于面上項目的破局,有的人需要的時間短點,只需要兩三年,有的人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一直到退休也沒能如愿。評審人往往對從沒有主持過面上項目的申請者,是嚴格的、挑剔的,因為,他是個新人、從未得到過加持和認證。
(6)前期發(fā)表論文。論文是科學世界的硬通貨,尤其是領域內(nèi)比較有影響的高質(zhì)量刊物。發(fā)表的論文越多、越是高端,對申請項目越是有利。申請青年基金,前期發(fā)過3篇以上一二區(qū)論文,申請面上項目發(fā)表過七八篇一二區(qū)論文,在當前來看,還是有競爭力的。我評審的青年基金較多,現(xiàn)代的年輕人普遍比我小十歲上下,但論文基礎普遍較好,大多都有三五篇很不錯的SCI論文。慎重發(fā)表交費的開源論文和口碑極差的低影響因子論文,這些論文似乎對學術聲譽沒多少加分,而是負面的影響,是一種浮躁、功利、投機的現(xiàn)象。
(7)研究方法手段。一個項目本子,研究手段是衡量研究水平和質(zhì)量的重要方面。目前科研已經(jīng)進入縱深高精尖發(fā)展,傳統(tǒng)研究已經(jīng)做的非常多了。如果通篇是常規(guī)、傳統(tǒng)的研究手段,這個本子多是重復前人的研究,所以評估分通常不會很高。適當采用現(xiàn)在較為先進的研究手段,可為研究增色不少。當然,這些方法通常依賴經(jīng)費、依賴儀器,因此,這與申請者前期主持科研項目情況有關系,也與所在單位是否有高端儀器支撐有關系。一些方法在領域內(nèi)較為先進,申請人將這個方法直接放在本子里面,往往也存在隱患。通常,用這種方法至少發(fā)表過一兩篇SCI論文,再放進去才有說服力。只有將這個方法用過、做過,寫出來才有感覺,才不會犯低級錯誤。
(8)專注方向區(qū)域。自然基金比較重視基礎,鼓勵長期專注某個研究方向,或者長期在某個區(qū)域開展研究工作。如果在某個方向或者某個區(qū)域,有了很好的研究基礎,發(fā)表過一堆論文,得到過一系列科研項目資助,以此為基礎再申請就容易獲得資助,這是自然基金的傳統(tǒng),鼓勵在某個方向上長期持續(xù)開展研究工作。反之,到處換地方,經(jīng)常換方向、追風追熱點,缺乏在某個方向、某個地方的長期工作,缺乏前期研究基礎,就不易獲得資助。專注一個方向非常不容易,如果長期得不到資助,而長期寄存于各種項目,容易分散研究方向,致使無法聚焦、專一和集中,研究深度不夠,多是淺嘗輒止。這是很多研究者,論文發(fā)表了一堆,但長期申請不到自然基金的主要原因。
(9)是否有好點子。現(xiàn)在是是一個缺乏創(chuàng)意的時代,能做的科研基本上都被大家做完了,甚至反復做了很多遍了。如果本子選題不新穎,過于傳統(tǒng)和陳舊,很難以勝出。選題一定要有一定新意,至少能吸引評委,讓評委愿意去看,愿意去讀。如果評委覺得你這個研究很有趣、很重要,這就算成功一半了。很多研究者,往往過于注重安全,選題過于保守,而失去機會,也有極少數(shù)人過于標新立異,而缺乏基礎,導致功虧一簣,這有個度需要拿捏。本子的好點子,即選題和思路,是申請文本的靈魂,是否與新意,是影響本子能否中的關鍵。不僅有好點子,而且還要有個很好的研究方案,能說明你的確可以將這個好點子實現(xiàn)了。
(10)不要貪多求全。申請者感覺自然基金的機會難得,把基金申請文本當成了一個口袋,將平時一直都想做的研究內(nèi)容,一股腦兒放進去,導致研究主題太多,內(nèi)容太雜,深度不夠,關鍵科學問題缺乏凝練,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項目本子研究內(nèi)容,盡量精煉,目標集中,不能貪多求全。研究內(nèi)容過多,往往超出了一個科研項目資助能力,導致研究目標過多,關鍵科學問題不集中,研究方案龐大而紛雜。評審人看一遍累個半死,到最后還不知道到底想要研究什么,印象并不好。最要命的是,內(nèi)容過多,言多必有失,漏洞就越多,被槍斃的可能性就越大。寫的多不是本事,寫的越多,困惑越多,是一種學術不自信的表現(xiàn)。然而,寫的精練,懂得取舍,重點突出,問題集中,這才是大智慧,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學術自信。
(11)本子撰寫質(zhì)量。在滿足前面這些要求的基礎上,本子質(zhì)量也是個重要問題。評審人接到項目申請書,通篇看看標點符號、參考文獻、技術路線、摘要、創(chuàng)新點、語言行文,再看看申請者過往主持項目和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基本上能看出研究者大致水平層次,形成第一印象。本子撰寫質(zhì)量是基本功,需要經(jīng)驗積累,需要花費時間打磨,很多新手不注意這些基礎工作,致使各種條件都很好、但遲遲不能如愿以償。從今年評審來看,現(xiàn)在青年人自然基金文本的寫作功底普遍較好,一看都是申請人嘔心瀝血之作,大多經(jīng)過名家指點,本子寫的行云流水、看后讓人拍案叫絕。這與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撰寫質(zhì)量形成鮮明對照,這也說明每年畢業(yè)研究生,只有極少優(yōu)秀者才有機會從事科研工作。
(12)要有一點運氣。在前4點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申請者對選題、研究內(nèi)容、科學目標和科學問題以及研究方案進行了深思熟慮的構思和撰寫之后,對撰寫文本進行反復打磨,接下來就是項目本子送出去接受評閱人的評審,這還是需要一些運氣和緣分。同樣一個申請書,送到不同評閱人的手里,評審結果還會存在一些差異。這與評審人研究經(jīng)驗和個人喜好有關,也與當年評審人拿到同批本子質(zhì)量有關系。當然,不同評審人評分差異應該不會很大,據(jù)我個人感受,應該是上下半個等級差異,跳一個級別的可能性不大。有時候,評審結果的較小的差異,往往會造成迥然不同的評審結果。運氣是玄而又玄的東西,也不是我們能把控的事情,往往成為失敗者的借口,成功者的自謙之詞。
最后,預祝大家2019旗開得勝!